当前位置: 首页 园艺知识

如何辨识花卉类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

时间:2024-01-07 作者: admin1 阅读量: 1 栏目名: 园艺知识 文档下载

花卉病害一般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

花卉病害一般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会传染,花卉病害中以侵染性病害种类最多。
根据其病原生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
真菌病害
由真菌引起的花卉病害占绝大多数。
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A.白粉病:病菌生长在芽蕾或嫩梢上,被害叶片和嫩梢会逐渐卷曲萎缩、花蕾畸形佝偻,不能正常开放。
病菌孢子会随风传播蔓延。
在光照不足、通风不畅、湿度较大,昼夜温差在HTC时,这种病菌会迅速大面积发作。
如月季、倒挂金钟、梅花、凤仙、瓜叶菊、大丽花等都容易患白粉病。
这种病菌通常在人春或进秋时节容易出现,要注意花卉的通风,如果花卉枝叶过密,就要进行疏剪枝叶,保证花卉枝叶通风良好。
要保持温度差不要过大。
当然还可以在发病前对花卉喷药,比如可以喷50%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或粉锈宁500倍液预防,在易发其坚持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药。
B.黑斑病、褐斑病:这种病毒是常见花卉易染病害。
病原体长期潜伏在土壤中,在高温伴随高湿季节,随雨水或喷水喷溅,病原体会侵人下部叶片发病,并迅速向上蔓延。
受害叶片会出现黑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融合成片。
病叶萎黄直到凋落。
这种病通常在在7-8月雨季发病迅猛。
月季、菊花、牡丹、天竺葵等花卉常会患这种病。
褐斑病和黑斑病相似,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轮廓不明显。
发病过程与黑斑病相同。
对黑斑病、褐斑病等斑点病害,应该及早预防。
比如在配置培养土的时候可以拌入适量代森铵等灭菌农药给土壤进行消毒。
在日常应该及时剪去接近土壤的细弱繁杂枝叶,保持枝叶的通风透光,并向叶面、叶背喷布托布津等农药。
在下雨多的时节,可以在植株下部和盆土面上喷布代森铵1000倍液预防。
下层叶片出现泥土污点,应该及时清洗干净,并且用农药喷洒。
C.灰霉病:受害花瓣会呈水溃状斑并不断扩大软腐。
当病菌落到叶片上时,会立即导致叶片生病,叶片会逐渐腐烂。
昼夜温差偏大、
湿度过高、通风不畅、光照不足,都容易引起这种病。
尤其是扶桑、天竺葵、瓜叶菊、仙客来等花卉,容易受到这种病的侵害。
要及时疏剪枝叶,帮助花卉通风透气,并经常让其接受阳光照射。
同样还需要在病菌高发期对植株喷洒75%百菌清500倍液等农药防治。
D.立枯病:这种病常在花卉苗期时爆发,染病幼苗会成片枯死。
这种病菌常生存在土壤表层,从幼苗根颈部侵染,幼苗发病常表现为腐烂、猝倒、立枯3种病状。
通常幼苗出土20天左右,是最易染病期。
花卉立枯病常发生在各种松柏苗、翠菊、石竹、唐菖蒲、四季海棠、半枝莲等。
要想预防花卉患这种病,主要应该对土壤进行消毒。
可以用五氯硝基苯和福尔马林等进行消毒。
每平方米可以用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土表层1厘米左右;还可以用40%福尔马林50克加水10千克,浇灌基质1平方米,然后用草苫覆盖7-10天,这样便可育苗。
少量盆播育苗,可以选用素面沙和新瓦盆。
在土壤装盆前,把土壤进行暴晒干透或开水浇透,来给土壤进行消毒。
当幼苗出土20天左右,要严格控制浇水,通常情况下,在播种前培养土上应该灌足水,播种后,暂不灌水。
以防湿度过大容易发病。
然后还要多给花苗进行通风,幼苗出土,可喷0.5%硫酸亚铁,1%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200倍液,以消灭土表病菌,保护幼苗。
发现个别幼苗发病,要立即拔除,并喷药防护,以防止病菌蔓延。
E.白绡病。
常在植株近地面的根颈处发病。
初期病部会产生水溃状紫褐色斑点,之后蔓延扩展,叶基会逐渐腐烂,病部及附近土上会出现明显的白色菌丝层,并有很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开始为白色,然后会逐渐变成黄色、褐色,植株慢慢枯死。
如君子兰、兰花、牡丹、芍药等花卉常会得这种病。
这种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条件适宜时,病原菌的菌丝会从花木根颈处或根部侵人,大约一周左右便会发病。
高温潮湿、土壤积水、通风透光不良就会引起这种病害并容易迅速传播。
为了防止这种病原菌的爆发要在日常花卉管理中,注意浇水适量,合理施肥,栽植不要过深;要给土壤进行消毒,苗木栽植前也要用福尔马林消毒;发现病株要及时切除病部,然后重新栽植。
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多是从植株的气孔、皮孔或伤口处侵人。